Thursday, January 26, 2023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是最有时间阅读也是最能打开阅读范围的,因为小学阶段有六年时间,而且主要学科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不能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到了初中后,主要学科要增加物理、化学,还有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学科的增多,作业也随着增多,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阅读时间就很少了。

  阅读对孩子非常重要,第一,它可以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因为没有阅读就没有理解;可以娱乐身心,孩子在课内阅读是有限的,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第二,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因为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提升个人素养,开阔视野,使孩子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除此以外,阅读还利于孩子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


  既然阅读对孩子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都有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采取“按着牛鼻子喝水”的方式让孩子阅读,不仅达不到阅读的目的,还会让孩子厌恶阅读。所以,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培养和提高孩子阅读过程中,家长最好让孩子从小养成诵读古诗词的习惯,因为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栏目已经举行了好几季,大会的形式多种多样,也很有知识点,竞争也比较激烈。


  ●其次,要和孩子一起探讨阅读的快乐
  家长能不能和孩子一起探讨或分享阅读的快乐,是孩子能不能自主阅读的关键。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家长和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诗,特别是前四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父母怎样和孩子一起探讨其快乐呢?

  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说“当春乃发生”的“雨”是“好雨”?假如这个雨是在白天下的还是不是“好雨”?

  如果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提出自己的理解,当然,这个理解没有对错,只要孩子说出来,父母都可以及时表扬。然后,父母说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春季是各种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这时如能天降雨水对于缓解春旱、抚育作物生长,意义重大,所以是好雨。但如这场雨是在白天下的,它会影响学生上学、工人上班、会给人们出行带来麻烦,这样的雨虽然对农作物“好”,但对人们不好,所以不是真正意义的“好雨”。


  但是,如果这场雨是在晚上随着微微春风“潜入夜”,既不影响人们出行,又能被作物吸收,能“润物细无声”,就是“好雨”,但是如果在晚上下的是一场暴风骤雨,把农作物都淹死了、把刚刚播种下去的种子冲跑了,就不能“润物细无声”,就不是“好雨”。所以,只有在春季的晚上下的毛毛细雨,才是“好雨”,才是《春夜喜雨》。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在孩子刚开始读诗词的时候,这样帮孩子代入,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

  ●再次,要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阅读是要有好习惯的,如果没有好习惯,而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不会从阅读中获得营养的。

  不管是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还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家庭是主阵地。所以,父母一定要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常年手不沾书,孩子怎么会有阅读好习惯。其次,父母要利用阅读获得的知识,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再次,父母应当和孩子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并利用网络优势,开个人自媒体,把对阅读的理解、阅读的心得发表出来,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