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每日健康丨谷雨时节如何起居饮食运动?

谷雨到,夏将至。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将彻底告别寒潮天气,随之而来的是气温的迅速回升。“这时是万物生长生发的最佳时节,也是难得的养生黄金时期。”

绘图:沈江江

起居:夜卧早起

谷雨养生要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需要,选择7点之前起床,22点—23点入睡。“起床后可饮一大杯温开水,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张锡元表示,此时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这个时节莫受凉。

谷雨节气,气温回升明显,虽然天气仍多变,但已无需一味坚持春捂了,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再捂下去反而易“上火”。建议:“根据气温高低,及时穿脱衣物,早晚要注意头、颈、背部的保暖,切勿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要防湿邪侵入人体。”

饮食:袪湿忌冷

谷雨节气湿气渐重。多吃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仁米、芡实、山药、赤豆、黑豆、黄小米、藕、豆芽、鲫鱼等,体质弱的人可以进食补气血的大枣、茯苓、乌鸡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气温突然上升,很多青少年控制不住常吃冷饮,“中医最忌冷饮。中医典籍《灵枢经》中记载‘形寒饮冷则伤肺’。冷饮首先伤脾胃,继则伤肺。”

情志:心态平和

春主生发,春主肝,春季里人们容易因肝阳上亢而激动、发怒。到了谷雨节气,更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戒怒,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运动:循序渐进

“运动有利于气血通畅,不运动则会气血瘀滞,瘀则百病易生。”谷雨时节应多到户外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每天半小时左右即可。散步、快走、八段锦、太极拳,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虽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寒湿体质的人,谷雨时节仍应注意防风御寒,可前往正规的医院请专科医生艾灸来温阳、利湿、通脉。此外,谷雨前后花粉、柳絮较多,需要防范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体质过敏的人出门需戴口罩。“从夏天开始,坚持每天早晨用冷水洗面,轻轻揉搓鼻翼,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头痛和偏头痛有何区别

 头痛和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许多人可能曾经经历过这两种症状,但对其具体差异和治疗方法却知之甚少。下面就来一起了解头痛和偏头痛的区别,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症状,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治疗。

头痛的定义与分类

头痛是指头部出现的疼痛感觉,可以是局部或头部整体疼痛。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压力、疲劳、缺乏睡眠、眼睛疲劳、鼻窦炎等。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偏头痛的定义与特征

偏头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头痛,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搏动性疼痛,可伴随恶心、呕吐、对光和声音敏感等症状。偏头痛的发作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偏头痛的诱因包括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激素变化等。

头痛与偏头痛的主要区别

1.疼痛性质:头痛通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疼痛,而偏头痛则通常表现为重度疼痛,且具有搏动性。

2.伴随症状:头痛可能伴有轻微的恶心或呕吐,而偏头痛则通常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对光和声音敏感等症状。

3.持续时间:头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数小时至一天内缓解。而偏头痛的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甚至可能持续数天。

4.发作频率:头痛的发作频率相对较低,而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可能较高,特别是慢性偏头痛患者。

头痛与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头痛和偏头痛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和医生的临床判断。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的疼痛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发作频率等信息,以帮助确定头痛的类型。同时,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如头颅CT、MRI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

2.治疗:头痛和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对于轻度的头痛,患者可以通过休息、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和锻炼习惯等)以及服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来缓解症状。对于偏头痛的治疗,除了上述治疗方式外,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药物,如抗偏头痛药物(如麦角胺咖啡因、美托洛尔等)或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神经调节疗法(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也被证明对偏头痛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头痛与偏头痛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1.预防:预防头痛和偏头痛的发作是管理这两种症状的重要一环。患者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避免已知的诱因(如减少压力、避免睡眠不足等)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来降低头痛和偏头痛的发作频率。

2.自我管理:对于经常发作头痛或偏头痛的患者,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可以通过记录头痛或偏头痛的发作情况(如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找出可能的诱因并尽量避免。此外,患者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头痛和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正确识别和理解对于有效地管理和治疗它们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头痛和偏头痛的治疗和管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发作频率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Friday, April 19, 2024

喝粥吃面条真的能养胃?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旦胃不舒服,就想到了长辈的经验,别乱吃,喝点粥吃点面条养胃。但也有人认为,喝粥会加剧胃病的症状。然而,事实到底如何?让我们来听听扬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孙家赓的解释。

“米粥、面条软烂好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但不适合所有的胃病患者。”孙家赓介绍,以前人们生活条件差,经常吃不饱,长期营养不良,因此多患有萎缩性胃炎。这种胃病以胃酸分泌减少为主要症状,这时候喝粥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食物消化,所以有了喝粥养胃之说。然而,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变好了,吃得饱又吃得好,胃部疾病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为多,这部分患者进食粥类反而会加重胃病的进程。

孙家赓认为,胃需要“软硬通吃”,合理锻炼加上全面营养,才能让胃保持更好的健康状态。日常想要保护胃,建议保持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根据情况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在食物选择上要保证多样性,选择新鲜、当季的食物,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坚果、豆类都应该适量摄入,确保营养充足均衡。避免摄入过多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早查早筛也十分重要,如果出现反复腹痛,呕血、血便、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也要足够重视,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的情况,有必要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尽早发现潜在的胃部疾病,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同时,保持心情愉快、戒烟戒酒、适当运动等,都是维系胃部健康的关键因素。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改善胃部的功能,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春季骑行,警惕“隐形”风筝线伤人

近日,“一大学生骑行时被风筝线割伤脖子”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众人关注。当事人回忆称,风筝线根本看不到,当时就感觉有些窒息,万幸伤的是脖子侧面,若伤及正面,后果不堪设想。

春风和煦,时下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然而,细细的风筝线却暗藏极大的杀伤力。风筝线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该如何安全放风筝?一起学起来。

风筝线究竟有多大“威力”?

绷紧的风筝线=隐形刀

风筝线坚韧且杀伤力大,当有物体冲撞时,绷紧的风筝线犹如一把切割刀。

引发大面积停电

若风筝线挂在电线上,易引发线路短路,造成大面积停电。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如何避免风筝线伤人?

1.选择开阔平坦区域

选择开阔平坦区域,使用有明显颜色的风筝线,避开建筑物、树木和行人,绝对不能在设有高压线的地方和公路、铁路两侧放风筝。

2.留意天气变化

放风筝时要留意天气变化,若遇到雷雨天气应马上停止放风筝,并离开空旷地带,以免遭遇雷击。

3.注意佩戴护具

放风筝时需戴好手套等护具,尽量避免颈部、面部和手指接触风筝线。

4.意外情况处理好

风筝线不宜过长,避免缠绕在高压线上。若发生缠绕,一定不能随意攀爬摘取,要通知供电部门协助。

5.偶遇放风筝需绕行

如果看见附近有人在放风筝,要提高警惕注意绕行,行人应停止奔跑,骑行者应减速慢行或下车推行。当发现风筝线离自己越来越近时,迅速向反方向躲开。

外出经过放风筝区域时,人们一定要小心慢行。放风筝的朋友们也需注意,不要让手中的风筝线成为伤人“暗器”。

健康问答|“五十肩”居家如何康复训练?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此外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更容易患肩周炎。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确诊患了肩周炎以后,最好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科医生治疗,如条件不允许,康复治疗师教您居家如何康复训练。

“五十肩”的急性期,针对肩部软组织的炎症和水肿,以消炎止痛为主,不宜过多运动,可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爬墙训练10—15分钟,每日1—2次。急性期过后,患者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屈伸旋转及内收外展等主动活动动作,活动幅度以不加重夜间疼痛为限。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痉挛、组织粘连和挛缩,减轻、消除疼痛,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我们常用的居家训练方法如下:

爬墙法:面壁而立,双臂紧贴墙面,手指带动手臂逐渐向上做爬墙样动作。用力尽量向上爬墙,逐渐提高爬墙高度,直至正常。也可侧身单手爬墙,患者侧向墙面站立,用患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高度保持5—10秒,然后徐徐向下放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如果疼痛加剧,则应停下来休息。

开合法:患者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划圈法:划圈分为竖圈、横圈两法。竖圈为上下方向划圈,横圈为左右方向划圈,类似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每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划15—20圈,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逐渐加量,每天练3—5次。

梳头法: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15—20下,每天3—5次。

毛巾法:准备一条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放在身后,一手放于枕后一手放于腰后,上下拉动毛巾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注意事项:锻炼期间应注意明确诊断,不得盲目牵拉,造成新的损伤。肩周炎患者除了做以上锻炼之外还应该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玩手机,长时间耸肩动作容易导致肩周肌群的劳损。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肩部保暖,肩部受凉容易使局部血液循环变差,导致炎症加剧,疼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