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听了,眼睛倏然发亮。我知道,他一直期待我回国,只是因为我还要照顾女儿,他不好说什么。我对父亲说的那番话是认真的。人生行至中年,突然明白什么是最值得珍视的。那就是爱。年轻时,我总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满心向往远方。远方有更繁华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更浓烈的美酒,更壮观的人生。可是绕了一圈后发现,其实世界上最大的城是老家的县城。因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菜一蔬,一根一节,你都是熟悉的,亲切的。走在大街上,你认识的人远比在大城市的多。他们都曾以某种方式切入(而不是滑过)你的生活,见证过你生命最初的、最本真的状态,与你有本质的联系。比如我的舅婆,她说我小时候很害羞,每次给我盛多少饭,就吃多少,不管碗大碗小,从不添饭;比如我的初中同学,她说初一时学校冬天只给寄宿生提供冷水,是我给校长写了一封信,此后才有了热水。我从她们的回忆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这些都是我遗忘的部分,她们给我补上了。前几天,我听了一个陈晓卿和张立宪的聊天音频,同样从县城出来的陈晓卿和我的观点基本一致。我想,如果没有大城市的生活经验,我们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世界很大,但和我们有本质联系的其实只有那么一点点。好比你扯三尺布给裁缝做衣服,衣服做完了,其余的布料都是边角料,都是多余的。走了很长的路,不经意回首,才发现父母突然老了。他们面对日益衰朽的身体无可奈何,开始对儿女产生依恋。他们像孩子一样需要被人哄,洗碗洗不干净,忘记自己是否吃过药,边看电视边睡觉,不知道如何从银行的 ATM 机取钱。甚至,打个喷嚏都能把肋骨给震疼了。他们坐在水流湍急的时代河岸边,像两个离开句子的句号,不知所措。中国老人的生活状态到底如何,好友父亲的事情促使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在中国,老人抑郁和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几年前,中国社科院曾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全国七大区域,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展开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中老者的抑郁情绪检出率高达 39.86%,严重的会发展成自杀;中国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5 倍,排到全球前三!人类学家景军在一次采访中说,2012 年的时候,75 岁以上的中国老人自杀率已经达到了 10 万分之 40。在中国某些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自杀率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中自杀率最高的韩国(10 万分之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