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3, 2024

记忆中的鱼味

 我在水乡长大,水乡的鱼味道是极美的,随便哪一种烹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所谓出水鲜便是如此吧,但长大后却很少买鱼,尽管我做的红烧鱼杂糯中微辣、辣中带甜、红赤明亮,再撒上一点冬日刚摘切得细碎的蒜花,绝对让人食指大动,但我自己却吃得很少,因为不管怎么做,都少了一种味道。那是什么味道,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

小时候每到夏天,常跟母亲去外婆家过暑假,那时外公养着数千只鸭子。每日天蒙蒙亮,外公就光着上身披着一件正方形布系在颈间、头戴斗笠,穿着一件硕大的分不出颜色的短裤带着他的鸭子兵们出动了。外公身材魁梧,肩厚厚的,我那时常怕小小的放鸭船承载不了他的体重。外公只要将手中的小竹篙轻轻一点,小船就会自动走向他想要的任何方向;他口中“吁吁”几声长呼,鸭子们就像听懂了似的,自动地与别人家的鸭群分开,围绕在他身边“呱呱”地呼应。在外公家每天的菜都是鸭蛋为主打,蒸鸭蛋、丝瓜炒鸭蛋、榨菜鸭蛋汤、焖鸭蛋、煮鸭蛋、咸鸭蛋……过几天外公也会杀一只鸭子煲芋头给我解馋。外公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九个孙子,虽然那个年代,他养鸭的收入不算低,但他平时很节俭,总想着为这个子女添上一件毛线衣,为那个子女添一块布料。我因为从小乖巧懂事学习好,更是得外公欢心,在毛线衣尚是奢侈品时,外公为我买了一件粉色的开司米线衣。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件毛衣,那粉嘟嘟的嫩,像极了刚刚盛开的桃花,一直映在我心底。

由于每日总是鸭蛋打滚,过几日我和弟弟会缠着外公给我们改善伙食,有时他会带我们去镇上买两分钱一根的冰棍。有一次外公带着我和弟弟们去浅水塘摸螺蛳,平时我一个丫头家是不让我下水的,逮着这个机会可将我高兴坏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场景都模糊了,但那个小水塘却一直是那么清晰地存在记忆深处。水塘周围是绿油油的山芋地,远处的小路上开满了紫色的小花,水清澈到可以看到微微晃动的水草,后来读《小石潭记》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个水塘。不一会儿,我们几个就摸了一大盆螺蛳。突然,表弟让我们噤声,原来,他发现草丛那有几尾鱼,呆萌呆萌的并不游动。外公不知怎么荡开水草,一把将那条最肥的鱼收入他关节粗大的掌心。那时,我才知道,有一种鱼叫虎头呆子,长大了知道它叫虎头鲨,至于为什么这么小的鱼叫鲨,到现在我也没明白,是不是它长得像鲨鱼宝宝刚出生的样子?其他的小的倒也不甚呆,一窝蜂地全溜走了,于是,我们捧着一盆螺蛳和一条鱼回家。那天中午,外公将鱼与螺蛳一起做了一道有点像汤又比汤厚的烩菜。那条鱼,外公不准几个皮猴子孙儿们沾筷子,一出锅就盛到我碗里,就着奶白奶白的汤,我呼哧呼哧一碗饭扒下肚。

几年后,我外出读书,那年暑假放假,母亲没有提去外公家度暑假的事。我追问了几遍,母亲才告诉我,外公已经去世了,很快,几分钟的时间。怕影响我学习,没敢告诉我。不知为什么,我脑中闪过的只有外公披着那正方形的像旗帜一样布片指挥着他的鸭子兵们的场景和那留在舌尖的鱼味。

后来分田到户,我家除了大田外还分得了三分自留菜地,菜地紧临水边。母亲除了白天在十几亩大田里忙碌,起早带晚会在这三分自留地的边边角角拾掇。这三分自留地里有数不清的宝,我记得有一畦畦韭菜,鲜嫩的韭菜放点油少放点盐就是一盘下饭的美味佳肴,配上点自家晒干的小虾米,惹得小花猫跳桌子。还有一行行茄子,淡紫色的花与深紫色的茄子在同一株上摇摆。不远处栽上几棵番茄,但番茄往往等不到红便不翼而飞,母亲也不计较,依然忙碌在这片小菜地上。菜地靠小路边种上几行山芋,山芋藤夏天可以撕了茎来炒辣椒吃,辣椒反正也是这块小菜地上自产,顺手摘几只就够炒上一盘。隔着边角行间,母亲会见缝插针地栽上一棵两棵水瓜,既可当菜又可以给我们解馋。紧临水边,母亲种上芋头,水面上再撒点菱角,基本一年的蔬菜都不用买了。

到快入冬时,母亲会站在水中将水中的淤泥捞出垒在近水边的菜地加固,有一年,母亲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我家菜地边的淤泥中藏着一个黑鱼窝。可把母亲高兴坏了,没有带工具,母亲脱下外面的长裤扎紧裤脚,将鱼将装在裤脚中带回家。过了几天,再去看那鱼窝,还有鱼,那年冬天,大约从鱼窝中掏出十来尾黑鱼。黑鱼没有刺,烧出来的汤特别补,热腾腾的汤面上飘着自家菜地里扯回来的香菜,再撒点小胡椒粉,一个冬天的温暖都在这奶白奶白的汤中了。连着好几年冬天,黑鱼汤的香味常飘满在我家不大的厨房。后来,每次看到黑鱼汤,我便看到满腿泥泞站在水中的母亲和厨房红彤彤的灶火中映着的祖母为一大家熬鱼汤的脸庞,不觉满脸泪花。

父亲爱钓鱼,也是钓鱼高手,经常他“打过食”的钓鱼地成了别人以后的钓鱼常驻点。我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夏天跟着父亲去钓鱼。少年时,父亲在树荫下钓鱼,我便跟了去。曾在作文中写过描写那些暑假的情景句子,别的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一句“寻一把竹椅,觅一片树荫,吹一习凉风,捧一本好书”得到了当时的语文老师的大力赞扬。父亲钓的鱼都为野生鱼,与菜场的鱼烧出来的是不同味的。我工作后,父亲常将大的挑出来装上河水,用水桶乘公交车送上来,我经常嗔怪父亲,你这来回的路费还不够买的呢,下次别送了。父亲以为我嫌弃鱼有刺,他哪里知道,我怀念的其实是那个寻一把竹椅的夏天呢?

那些记忆深处的鱼味啊,飘啊飘,常飘在我心深处。

春分后孩子们迎来长高关键期,儿保专家告诉你三个长高“秘籍”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孩子们迎来了长高的关键期,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能多长几厘米,但往往是无从下手。有没有啥切实有效的方法?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洪琴主任医师给家长们介绍三个长高“秘籍”。

营养——身高的催化剂

俗话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以后,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们来说,是长个子的最佳时机。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给孩子补充营养、丰富饮食,为孩子长高打好营养基础。

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等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营养素要确保质优量足。其供给主要来源是日常膳食中的鱼、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物,因此家长们要注意孩子饮食的营养均衡,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睡眠——生长激素分泌的关键

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高。睡眠时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和5:00-7:00,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孩子没有睡着,或者已经醒了,那么就错过了长高的最佳时间段。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生长激素大量分泌的前提是:必须进入深度睡眠。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因此要让孩子早点入睡哦。

运动——帮助长高好方法

适度的身体活动对儿童身高增长有积极影响。例如促进骨骼生长、拉伸脊柱、改善肌肉力量、提升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试试这些运动:

①弹跳运动:跳绳、跳高、跳远、跑步等;

②延伸运动: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体操等;

③全身性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

强度以能耐受为原则,不可超强度运动。

(扬子晚报记者 吕彦霖 通讯员 王凝嫣)

充足膳食纤维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

 膳食纤维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会产生能量,却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日常生活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很多人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症状。

哪些迹象提醒膳食纤维缺乏?生活中怎么吃才能补足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4大优势

膳食纤维根据溶解性,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

前者包括果胶、树胶、藻胶、豆胶、琼脂、部分低聚糖及少数半纤维素等。后者主要有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1.控制体重

膳食纤维可增加咀嚼时间和饱腹感,降低消化率,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

有试验证明,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使体重减轻24%~36%。

2.降低血糖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胃内形成黏稠的物质,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3.降低血胆固醇

果胶和其他具有黏稠性的多糖可以减少机体对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对降低血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4.保护多个器官

心脏:可溶性膳食纤维质地柔软,在大肠中可以部分或全部被发酵,帮助人体控制血脂水平,有利于预防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胃肠道:不溶性膳食纤维质地较硬,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减少致癌物质在肠内被吸收的机会。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胆汁酸循环,抑制胃肠道肿瘤的生长。

大脑: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脑部炎症,有助延缓大脑功能衰退。

肝脏: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胰岛素分泌,进而从源头上减少胆固醇合成。并可影响胆固醇和脂肪在肝脏中的代谢,有助保护肝脏。

胰腺: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少和延迟碳水化合物消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保护胰腺、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7种迹象表明膳食纤维没吃够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下几种症状,说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需要调整饮食结构了。

1.饭后容易困

膳食纤维能减缓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速度,有助于避免血糖迅速升高,从而维持稳定的能量供应。

缺乏膳食纤维时,食物消化过快,血糖波动大,易导致饭后困倦、疲劳。

2.便秘问题频发

作为肠道中的“清洁工”,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缺乏膳食纤维,粪便会变得干燥,难以排出,导致便秘。

3.腹泻或稀便

平衡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对保持消化系统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腹泻通常是消化道中水分过多的结果,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吸收肠道中多余液体,形成凝胶状物质,有助防止腹泻或稀便。

4.总是感到饿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吸水后会增加食物在胃中的体积,使人产生饱腹感。

如果缺乏,人们可能更易饥饿,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进食量,导致热量超标。

5.“坏”胆固醇偏高

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种“坏”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如果体检时发现“坏”胆固醇指标偏高,除了药物治疗外,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也是一个有效的调理方法。

6.反应迟钝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这些有益菌有助合成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进而对情绪、记忆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引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7.有痔疮

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导致粪便过硬,增加排便时对肛门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摩擦,久而久之易导致痔疮。

如何补足膳食纤维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应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并建议从天然食物中获取。

1.主食杂一点

现在生活中的大米和面粉越来越精细,虽然口感更细腻,却流失了大量膳食纤维。

建议丰富主食的种类,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全谷物膳食纤维含量一般在3%以上,杂豆大多在5%以上,薯类在1%以上。

2.蔬菜多一些

蔬菜是储藏膳食纤维的大户,建议每天吃300~500克蔬菜。

鲜豆类和菌类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茭白、芦笋、菠菜等也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以更好地补充。

3.水果每天吃

水果中有不少“纤维高手”,如库尔勒梨(6.7%)、石榴(4.8%)、桑葚(4.1%)等。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胃肠不好的人可以适量减少或将某些水果蒸熟食用。

4.坚果不能少

坚果的膳食纤维含量大多在4%~11%之间,个别如黑芝麻、松子分别高达14%、12.4%。

不过,大部分坚果的含油量高于40%,吃太多易造成能量过剩,所以建议每天吃10克左右。

具体来说,30克膳食纤维≈1~3两全谷杂豆+1斤蔬菜+半斤水果+10克坚果(仁)。

膳食纤维的具体摄入量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肠胃不好者,膳食纤维摄入量可以减半;老人、儿童等消化能力弱者,应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煮至软烂。

春天踏青赏花要预防眼睛过敏

 春暖花开,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对于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群,除了要防范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还要预防眼睛患上过敏性结膜炎。

近日,市民许先生带小孩去了一趟公园,回家后发现孩子眼睛里鼓出一个水泡。仔细一问,原来是孩子到公园后发现眼睛痒,使劲揉几下就变成了这样。扬州爱尔新视力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主任华嵩介绍,小孩的眼睛是过敏所致,在医学上称为过敏性结膜炎。主要症状有眼痒、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灼热感、畏光、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类似的过敏性结膜炎在春季临床上并不罕见。”华嵩主任介绍,眼睛跟我们的皮肤和鼻子一样,都暴露在空气中,是花粉、柳絮、尘螨等过敏原容易接触的器官。春天,空气中的花粉增多,很容易侵袭人的眼睛。过敏原不慎进入眼睛后会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聚集,从而导致过敏性结膜炎。

干眼症患者、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发病具有遗传倾向,父母有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情况,其小孩更易发生该病。除了常规的过敏性结膜炎,还有一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小孩和青少年易患的过敏性眼病,其症状还会出现结膜水肿。

眼睛过敏很难根治,可以通过药物缓解症状。若不能及时找到过敏原,可采用眼部综合抗过敏治疗,如眼部冷敷,也可以滴用抗过敏眼药水。病情较严重时,可使用激素类滴眼液。激素类滴眼液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监测眼压,防止引发继发性青光眼,导致眼神经损伤。

华嵩主任提醒,想要预防过敏性结膜炎,最好的办法是避开过敏原,少去花粉、柳絮多的地方。外出时佩戴护目镜,防止过敏原进入眼睛;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少接触动物皮毛;适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

睡够8小时≠睡得好,什么时间入睡更健康?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对于健康至关重要,最佳睡眠必须睡够8小时吗?适合你的睡眠时间是多久?这些睡眠知识一起来了解。

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长不一样

睡眠时长,其实和饭量一样,因人而异。睡眠一般分为长睡型、短睡型、普通型3种。大部分人属于普通型。成年人的标准睡眠时长是6~7.5小时,不用非得睡够8个小时。睡眠时间根据每个人的需求而定,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总体来说,睡眠时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学龄期:9~10个小时;20~30岁:7~9个小时;30~50岁:7~8个小时;60岁及以上:随着身体出现衰老现象,睡眠质量会下降,出现反复觉醒、早醒等一系列表现。

有研究显示,睡得太早或太晚,对心血管健康都有影响。晚上10~11时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低。

过晚入睡会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物节律紊乱影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过早入睡可能意味着身体过早地感到需要休息,这类人可能本身有躯体性疾病等。

一天中什么时间入睡更健康

现代睡眠医学的设备研究发现,晚上11时~凌晨1时,深睡眠的比例最高,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段,浅睡眠的比例就会增加。

目前医学上处理失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其中,心理行为治疗是指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或改变一些睡眠习惯促进睡眠,它是目前医学上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

1.调节睡眠节律,建立规律性生物钟

根据自己的睡眠类型,确定上、下床时间并每天坚持。一般来说,3个星期就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律性生物钟。

2.培养睡眠动力

一天中保持一定的清醒时间,并在合适的时间,多做有氧运动。

3.放松身心,“呵”字诀动作练习

“呵”字诀动作,配合逆腹式呼吸(向外呼气时小腹隆起,向内吸气时小腹内收),有助于睡前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每吐气发音一次算一遍,6遍为1组,练够3组。注意发“呵”字时,口形要对、发音要准、口要半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睡眠。如果长时间出现睡眠障碍,切忌擅自服用药物,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