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9, 2023

不发烧,但出现以下8个征兆,说明已经“阳”了,家中有老人的一定要警惕

 阳了,很多人会有发热的情况,在很多人看来,发热代表免疫力差,发热久了容易把脑子烧坏,其实这些都是不科学的认知。                                          

病毒攻击人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发挥作用,为了更好地对抗病毒,免疫系统会使用热武器,身体里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会分泌更多,这些细胞因子就是热武器,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导致体温升高。                                         

所以,发热其实是免疫系统作用的结果,发热,既不代表免疫力低,只要没有高热惊厥,也不会烧坏脑子。

                                            

也有很多人感染了新冠后没有发热,这部分人会特别高兴,因为人是恒温动物,温度的恒定让我们主观感受很舒适,如果发热,就会感到特别难受。

                                            

但是不发热,是不是代表免疫力更好呢?

                                            

当然不是,有很多老人,阳了后并没有发热的情况,但是往往进展特别快,很多老人一送到医院,检查CT的时候已经是白肺。

                                            

作为医生,我一直告诉身边的人,阳没阳,不能简单用是不是发热来推测,我们还要观察更多的症状,对于家中有老人的更要警惕。                                     

2022年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公布了自2022年12月8日以来至2023年1月12日的新冠感染死亡病例,达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为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为54435例,死者的平均年龄达到了80.3岁,大多数人都有基础病。

                                           

从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阳了后,老年人更易发生重症感染。

                                            

原因有两点,第一点,老年人的免疫力更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器官会衰老,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第二点,老年人可能合并更多的慢性病,一旦感染,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不发烧,但是有呼吸困难

                                            

这是重症感染最重要的信号,一定不要忽视,很多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他们认为冬天到了有点呼吸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小心驶得万年船,阳了后,大多数人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只要出现就要警惕。

                                            

因为呼吸困难,往往提示病毒已经攻击了肺部,导致了白肺的出现。和细菌不同的是,病毒要不不攻击,一旦攻击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进展速度会特别快。                             

2.不发烧,但是精神状态不好

                                            

很多老年人不发热,也没有其他的症状,但就是精神状态不好,人看起来特别没精神,甚至有点萎靡,还有的老年人,阳了后总是嗜睡,根本下不了床,也走不稳,这些都要警惕重症感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静默型低氧血症”尤其可怕,它是指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93%),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比如胸闷气短、喘憋、咳嗽咳痰等,但是双肺已经损伤,身体组织已经缺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有可能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3.不发烧,但是食欲差

                                            

之前一个远房亲戚咨询我,家里的老人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该怎么办?我问他做了抗原检测吗?他说,做了,老人的确是感染了。我建议他赶紧去医院做一个肺部CT检查,一查肺已经白了50%。新冠感染会导致味觉障碍,也会引起食欲变差,对于发热的年轻人来说,温度一降下来他们就有食欲,可对于不发热的老年人来说,食欲差同样要警惕重症感染。

                                            

4.不发烧,但是有呕吐腹泻

                                            

不要小看新冠病毒,它不仅会攻击呼吸道,还会攻击消化道,很多老年人感染后没有发热,也没有咳嗽咳痰,但却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这个时候同样要警惕,对于老年人来说,上吐下泻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很多老年人有基础病,水电解质紊乱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样很危险。

                                            

5.不发烧,但是有咳嗽咳痰

                                            

体温正常,但是感染后很快出现咳嗽咳痰,这个时候同样不能忽视,对于老年人来说,免疫力差,会导致病毒更易攻击肺部,我们的肺部有很多肺泡,一个成人约有3亿~4亿个肺泡,总面积近100平方米,全部展开大约有25个乒乓球桌那么大,比人的皮肤的表面积还要大好几倍。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病毒攻击肺泡后,容易导致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CT检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白肺,其实也是病毒攻击肺泡的表现。

                                            

6.不发烧,但是有心悸,自测心率很快

                                            

很多人感染后不发热,但就是感到心里不舒服,比如感到心悸,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快速跳动的声音,很多老年人自测心率,会发现心率超过100次/分,如果在休息的状态下心率也是这么快,而且持续时间已经超过48小时,同样要警惕重症感染的可能,而且还要警惕新冠合并心肌炎。

                                            

7.不发烧,但是有胸痛

                                            

只要出现胸痛,就一定要重视!对于老年人来说,出现胸痛很可能是危险信号!即便没有新冠感染,胸痛就要警惕,很多医院都有胸痛中心,为什么?因为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肺栓塞、暴发性心肌炎等等,都会引起胸痛,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很危险。新冠感染同样会引起胸痛,一方面是白肺导致的胸痛,另一方面是新冠感染诱发或合并了上述凶险的疾病。


8. 不发烧,但是有头痛


发热的时候,出现头痛,这个好解释,在体温下降至正常的时候,头痛也能很快消失,但是不发热,同样有头痛,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对于老年人来说,阳了后更易诱发脑血管疾病,这个时候会出现头痛。当然,也有新冠感染导致病毒性脑膜炎的报道,比如日本山梨县就曾发现一名20多岁的男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了脑膜炎的并发症,但这种情况相对罕见。


大多数社区已经不再常规进行核酸检测了,虽然医院可以做核酸检测,但各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排队就诊要很长时间,网上虽然有自测抗原买,但基本已经被抢购一空,到底阳没阳,没做抗原怎么办?最重要的就是观察症状,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里有老人的甭管老人有什么基础病,一旦出现异常的症状都要高度警惕。


老年人不一定有特别典型的症状,但这些症状恰恰可能是重症的提示。

                                            

煮汤圆:用冷水还是热水?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难怪汤圆总是露馅

 导读:过完初七后,不少人都开始返程上班,而在返程前,家家户户为了亲人能在外面工作顺心、身体健康,明年还能一起相聚在老家,都会煮一锅汤圆吃。而要想汤圆的寓意好,大家在煮汤圆时,一定要将汤圆煮的圆圆的,还不露馅!如果将汤圆煮的破皮露馅,不仅会漏财,而且还有不能团圆的寓意,所以我们在煮汤圆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做法!

而在煮汤圆时,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比如煮汤圆时,到底有热水还是冷水?很多人煮了很多年都没弄懂!其实在煮汤圆时,一定要用热水,千万不能用冷水,因为不管是冻汤圆还是自己现捏的汤圆,遇到冷水后,都会粘锅,而用热水下锅,可以使汤圆表面的淀粉立马凝固,从而防止汤圆粘锅!而在汤圆下锅前,还有一步非常重要,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难怪汤圆总是破皮露馅!

在汤圆下锅前,一定要在锅中放少许食盐,因为俗话说:“咸能引甜”,在锅中加少许食盐,不仅能使汤圆吃着更甜,而且还可以增加水的沸点,这样能减少汤圆碰撞的次数,防止汤圆露馅。而在煮汤圆时,还有很多小技巧,接下来老胡就把正确煮汤圆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原材料准备】:汤圆、清水适量。

【煮汤圆的做法】:

第一步:首先将锅彻底洗净,然后再锅中放入适量的冷水,接着开大火,将水煮到沸腾时,接着再放一点点食盐在锅中。

第二步:将买回的冻汤圆直接放入到锅中,然后此时开大火,将汤圆煮1分钟左右,看到汤圆表面凝固后,用锅铲的背部推动汤圆,或者慢慢摇晃锅,这样可以防止少许汤圆粘锅。

第三步:等锅中水煮到沸腾后,此时沿着锅边点少许的冷水,然后把火改成中火,接着继续将汤圆煮3分钟左右。

第四步:3分钟后,看到汤圆完全浮出水面,此时继续将汤圆煮30-60秒即可起锅食用。

大家在煮汤圆时,一定不要盖锅盖,因为盖锅盖后,锅中的温度会快速升高,汤圆在受热后,会反复的翻滚碰撞,从而导致汤圆破皮露馅。而我们在煮汤圆时,也不要用锅铲的正面推动汤圆,因为锅铲的正面比较尖锐,直接推会导致汤圆露馅,而用锅铲反面推,可以避免将汤圆推破。

大家以后在煮汤圆时,一定要用热水下锅,然后提前在锅中放少许食盐,接着再放汤圆,只要按照我的方法煮,保证能将汤圆煮的不破皮不露馅。本文是胡师傅原创的图文,后续胡师傅还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做菜诀窍、最新菜谱给大家,感谢大家的观看。

Saturday, January 28, 2023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

 今天就是大年初七了,正月初七也叫人日节,是添富增寿的好日子,七星高照接福气,愿财运,福运,好运,万事皆顺意,愿我的朋友事事皆大欢喜,生意兴隆有财气,出门在外好运气,愿新年鸿运当头,事事兴盛。

练琴也是很累的,特别是对于不喜欢它的孩子来说,这样怎么坚持?

基本功要天天练,每天最少半小时,音阶,半音阶,三度六度,八度,双三六度,各种大小和弦的转位,等等,其实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些东西组成的,基本功扎实了弹作品很快就可以弹出来。

左手过两遍,右手过两遍,合起来走两遍,曲子就出来啦,但是…后面的打磨…两个月…三个月…

年就这样过去了

 年,就这样过去了,增长的是年龄,改变的是心态,很多事看淡了,也放下了,很多人原谅了,也释怀了,不再斤斤计较,不再耿耿于怀。

年,就这样过去了,没有年初的热闹,没有年中的喜悦,就像燃尽的烟花,静静熄灭,慢慢消散。不管如何冷清,多么不舍,都要微笑目送,毕竟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旧年不去,新年何来。

年,就这样过去了,无法挽留,不必感叹,我们带着新年的祝福,站在新的起点,为新的生活,加油,为新的梦想,努力,为新的幸福,奋斗!


—————-致2023努力的自己[庆祝][庆祝]

借 文漪老师的致自己 致自己!

老年人膳食注意三“不”四“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营养学会共同启动全国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并发布了新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其中,首次对65岁及以上老人的膳食搭配做了核心推荐。


要多吃深色叶菜,不要用蔬菜替代水果


《指南》指出,在一般成年人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应为老人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食物,努力做到餐餐有蔬菜,尽量吃不同种类的蔬菜,特别注意多选深色叶菜,比如油菜、青菜、菠菜、紫甘蓝等。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每种吃得量少些,但种类多一些,不要用蔬菜替代水果。


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韩林露介绍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要占蔬菜的一半,新鲜水果200—350克。


虽然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存在的差异也不容忽视。比如大多数蔬菜,特别是那些深颜色的蔬菜,其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要优于水果,水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蔬菜摄入的不足,但是不能代替蔬菜。


要摄入足量肉类和大豆类食品,不必要的食物限制应减少


《指南》强调,老人要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动物性食物换着吃。推荐老人每日饮用300—400毫升牛奶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同时,保证摄入充足的大豆类制品,达到平均每天摄入相当于15克大豆的推荐水平。


该院心血管病科邢俊武主任医师介绍,豆浆的蛋白质和牛奶相当,易于消化吸收,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低于牛奶,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适合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不过豆浆还不能代替牛奶,因为豆浆的钙、维生素B2、锌、硒都低于牛奶,建议每天豆浆和牛奶都饮用。


对于80岁及以上的老人,《指南》也单独作出了细化推荐。建议多吃鱼、畜禽肉、蛋类、奶制品及大豆类等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高的食物,同时配以适量的蔬菜和水果。此外,《指南》建议高龄老人每天饮用300—500毫升液态奶,也可以选用酸奶、奶粉或其他奶制品。


要保持适宜体重,不要让体重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变化


老人的体重变化也需要定期测量、着重关注。《指南》明确,老人应当保持适宜体重,BMI(体质指数)最好保持在20.0—26.9。


该院老年病科卢岱魏副主任中医师提醒,老年人突然开始消瘦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是一些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肿瘤等疾病的预警信号。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健康隐患,防患于未然。


此外,《指南》还将“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对于一般老人,《指南》建议,家人、亲友劝导和鼓励老人一同挑选、制作、品尝和评论食物。政府、老人服务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在为老人建造长者食堂、老人餐桌时,可以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制作和共同进餐,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