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6, 2023

阳光灿烂的脸下可能隐藏着抑郁抑郁症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是人们对它了解太少,也重视不足。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廖慧芳介绍,中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照此计算,超过9500万中国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令人揪心的是,相比于较高的患病率,抑郁症的识别率、接受治疗率不足10%。不但如此,人们对抑郁还存在许多认知误区: 1.抑郁症=不高兴 不高兴是我们经常有的一种情绪,随着事件的完结或转移,这种不良的情绪就消失了。抑郁症是更加严重的一种心境障碍,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两周。它与普通的不高兴、悲伤不一样,它会干扰人的生活、工作、饮食、睡眠和兴趣,甚至会吞噬人的生命。 2.抑郁症=精神病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疾病,而精神病医学上所指的是精神分裂症,这两者有着巨大区别。很多患者错把抑郁症当成精神分裂症,时刻担心会被发现,因此极力掩盖。 3.性格开朗、笑脸相迎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并非都是整日以泪洗面,有部分患者为了掩盖内心的低落情绪,反而整天热情似火、活力四射、笑嘻嘻、乐呵呵。 4.性格柔软、心胸狭隘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面对各种俗事纷扰,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症,很多性格坚毅的名人也深受此病的困扰。 5.抑郁症是心理问题,不用吃药 这可能是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轻度抑郁症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如与人交流、倾诉、读书、运动等方式,让身心得到放松,逐渐好转,但中、重度的抑郁需要及时通过心理干预治疗,甚至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抑郁药物,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如果出现以下六个表现,你可能已经陷入抑郁情绪,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干预治疗。 1.兴趣减退:抑郁症的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兴趣,体会不到快乐。 2.无望感:经常会觉得一切都非常糟糕,前途黯淡无光,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有希望。 3.无助感: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有深深的无助感,仿佛自己跌落到谷底,一切都不可挽回,任何帮助都无法改变现状。 4.自我评价低:过分贬低自己,感觉自己既无用又无力,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做不好。 5.活力丧失:患有抑郁症的人会从精神上丧失动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6.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患者并不是觉得某种生活方式没有意义,而是感觉人生都毫无意义,活着没有目标,严重者深陷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当我们周围有这样的抑郁症患者,请多理解、多倾听、多关心、不指责、不追问、不盲目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携手走出心里的阴霾,让眼里重新看见世界的光和爱。

 抑郁症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是人们对它了解太少,也重视不足。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廖慧芳介绍,中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照此计算,超过9500万中国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令人揪心的是,相比于较高的患病率,抑郁症的识别率、接受治疗率不足10%。不但如此,人们对抑郁还存在许多认知误区:

1.抑郁症=不高兴

不高兴是我们经常有的一种情绪,随着事件的完结或转移,这种不良的情绪就消失了。抑郁症是更加严重的一种心境障碍,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两周。它与普通的不高兴、悲伤不一样,它会干扰人的生活、工作、饮食、睡眠和兴趣,甚至会吞噬人的生命。

2.抑郁症=精神病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疾病,而精神病医学上所指的是精神分裂症,这两者有着巨大区别。很多患者错把抑郁症当成精神分裂症,时刻担心会被发现,因此极力掩盖。

3.性格开朗、笑脸相迎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并非都是整日以泪洗面,有部分患者为了掩盖内心的低落情绪,反而整天热情似火、活力四射、笑嘻嘻、乐呵呵。

4.性格柔软、心胸狭隘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面对各种俗事纷扰,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症,很多性格坚毅的名人也深受此病的困扰。

5.抑郁症是心理问题,不用吃药

这可能是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轻度抑郁症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如与人交流、倾诉、读书、运动等方式,让身心得到放松,逐渐好转,但中、重度的抑郁需要及时通过心理干预治疗,甚至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抑郁药物,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如果出现以下六个表现,你可能已经陷入抑郁情绪,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干预治疗。

1.兴趣减退:抑郁症的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兴趣,体会不到快乐。

2.无望感:经常会觉得一切都非常糟糕,前途黯淡无光,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有希望。

3.无助感: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有深深的无助感,仿佛自己跌落到谷底,一切都不可挽回,任何帮助都无法改变现状。

4.自我评价低:过分贬低自己,感觉自己既无用又无力,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做不好。

5.活力丧失:患有抑郁症的人会从精神上丧失动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6.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患者并不是觉得某种生活方式没有意义,而是感觉人生都毫无意义,活着没有目标,严重者深陷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当我们周围有这样的抑郁症患者,请多理解、多倾听、多关心、不指责、不追问、不盲目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携手走出心里的阴霾,让眼里重新看见世界的光和爱。

你对脂肪的认知准确吗?专家指出六大误区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鼓励消费者减盐、减油、减糖。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日前组织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对“减油”存在认知误区。专家提示,准确全面看待脂肪,有助于将合理膳食落到实处。


误区一:加工食品脂肪多,不健康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表示,加工食品并非都是高脂肪。食品中的脂肪含量主要取决于食品类别和加工方式,只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加工食品也可以成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食用油是我国居民摄入脂肪的重要来源之一,且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


误区二:人造奶油必定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近年来的技术革新,使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精炼植物油等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得到有效控制,还产生了非氢化工艺的起酥油等替代产品,例如植脂末、代可可脂已经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实际上,中国人群摄入的反式脂肪酸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限值,也显著低于欧美国家人群的摄入量。


误区三:橄榄油就是最好的植物油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张坚表示,橄榄油的主要营养特征是油酸含量高,油酸虽然是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并不是我国居民膳食中缺少的脂肪酸。无论大豆油、花生油还是菜籽油,也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对健康都是有益的。


误区四:调和油不如动物油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国内许多人喜欢用荤油炒菜,荤油特殊的香味往往是素菜的“点睛之笔”。但动物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而中国人的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总体偏多,因此烹饪宜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植物调和油是植物油混合而成,相对动物油更适合烹饪,当然它和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普通植物油并没有本质区别,控制总量才是最关键的。


误区五: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表示,尽管有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膳食建议是饮用脱脂奶,但这个建议与膳食结构及乳制品摄入量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普通成人每天摄入乳及乳制品300克至500克,实际摄入量约为推荐量的十分之一,也仅为欧美国家实际平均摄入量的十五分之一。对我国居民而言,首先需要增加乳及乳制品摄入量,而不是考虑是否脱脂。当然,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或患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需酌情选择脱脂奶。


误区六: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应该多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坚果类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有益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普通成人平均每天吃10克坚果,约等于一把瓜子仁、一小把花生仁或两三个核桃仁。但需要注意,坚果的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瓜子、花生作为“追剧零食”很容易吃过量,建议大家吃坚果时把握好“一把”的标准。